以巴应告别“沙龙时代”

2014年01月14日 02:32  21世纪经济报道 

  刘波

   在一场漫长的告别之后,以色列前总理沙龙终于在1月11日去世。虽然此前他已陷入昏迷长达八年,但当前巴以关系的基本态势仍大致是由他八年前的政策所决定的,要走出新局面有待对这些政策的突破。

   自步入政坛开始,沙龙一直属于以色列的右翼政治强硬派。从一开始他就反对工党领导人拉宾所开启的“奥斯陆和平进程”。2000年因巴以和谈毫无成果而爆发的第二次巴勒斯坦人暴动,沙龙一意孤行参观阿克萨清真寺也是导火索之一。在一系列自杀式爆炸的冲击和以色列人对安全的渴望中,沙龙2001年上台,冲突继续升级,和平进程彻底中断,演变为巴以全面敌对。除打击巴武装外,他还在约旦河西岸扩建定居点,修建隔离墙。不过执政期内沙龙的政策也有从右翼往中间的少许偏移,如不顾抗议从加沙单边撤离和拆除定居点,以及从利库德集团脱离另组前进党。这些会不会意味着沙龙会逐渐转向更温和的道路,甚至主导重启和谈?因为他从2005年初便昏迷不醒,这就成为永久的猜想。

   虽然已过了八年,但巴以关系仍处在沙龙时代的阴影中,是沙龙政策的直接结果:以色列撤出加沙后该地为哈马斯控制,并与法塔赫主导的约旦河西岸决裂,双方冲突转变为发射火箭和空袭交替的新模式;继任的几届以色列总理都继续在西岸修建定居点,维持隔离墙,并遭到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强烈批评。

   领导人的政策往往深受其自身经历和认识的影响。沙龙是最后一位经历过所有五次中东战争的以色列总理。他就出生在那块土地,亲身参与1948年战争,那对巴以双方都是生死之战,新建的以色列国能存活下来也是在毫厘之间。这一经历让沙龙有很强的危机意识,同时也对阿拉伯人有严重的仇恨和不信任。因为强硬无情,国人奉他为英雄,对手称他为屠夫,而他不过是一直奉行从1948年就锻炼出来的思维和行事方式。

   巴以问题让全世界头疼。对于这场持续了快有一百年的冲突中的几乎每个重大事件,双方都有截然相反的解读版本,都认定自己是受害者,责任全在对方。但民族冲突通常都是各有责任的,双方只有折中各自的历史叙事才能达成和解。而且只要调停者秉持公平态度和遵守国际法原则,巴以难题是有解的。现在最令人担心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对巴以和平放弃了幻想,乃至对这个议题本身丧失了兴趣。

   不可否认,以色列国内有成熟的代议制、公民社会和媒体自由,这甚至是它周边的阿拉伯各国应该学习的。但这更意味着以色列要做出表率,因为不公平对待占领区的他族民众并不符合民主精神。虽然在阿以冲突中,以色列最初或许是以弱者面目出现的,但今天它是毫无疑问的强者,而和解的关键通常都是强者的让步。巴勒斯坦需要遏制其内部的激进分子,但以色列也要走出沙龙时代。从1948年时代的角度看,沙龙的确是以色列的英雄,但毕竟也要走出那个只相信武力和报复的时代。因为正如甘地所说:“以眼还眼的结果是全世界都变瞎。”

分享到: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今日起网订火车票票面不再显示姓名
  • 体育U22亚洲杯黑色3分钟!中国补时丢两球1-2
  • 娱乐美国骗局金球成赢家 莱奥纳多再拿影帝
  • 财经人民币外升内贬:国内人感受越来越不值钱
  • 科技北京官方打车软件全面沦陷:不能加价
  • 博客女童遭十余村民性侵令人发指细节
  • 读书优劣悬殊: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
  • 教育学制过长催生剩男剩女 12年应缩减为9年
  • 张化桥:印度今天和明天的问题在哪
  • 徐天舒:互联网金融热背后的冷思考
  • 美国客:留美中国学生兴起代购热
  • 姚树洁:张艺谋被罚是没有交代的交代
  • 谢作诗:春运拥堵缘于城乡二元结构
  • 高善文:中国离债务危机有多远
  • 凯恩斯:房地产行业将面临断崖式下滑
  • 陶冬:美非农失前蹄 欧央行谋后招
  • 黄有光:建议高考男女生分开录取
  • 江濡山:五问肖刚 你有杀手锏吗